查看原文
其他

艺穗 15 年 —— 我们还需要办艺术节吗?

FAC 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
2024-10-15


The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 2023 - Jane Barlow / PA


7月11日是世界艺穗日,全球各地活跃的艺穗节组织者都会默契地庆祝。他们持续互相关注、交换意见,并提供区域间艺术家巡演咨询和推荐优秀节目。尽管各地的艺穗节在背景和策划组织方向上各有不同,但它们共同以“Fringe 艺穗”精神在当地艺文环境中探索新的展演位置,以搅动艺文社区的可能性。今天,让我们聊聊艺穗节,探讨你心目中理想的艺术节是怎样的。



每年的2月至3月期间,阿德莱德艺术节 (Adelaide Festival)、阿德莱德艺穗节 (Adelaide Fringe Festival) 与阿德莱德音乐节 (WOMADelaide) 会将整座城市填满。要不是因为这些艺术活动,恐怕很难有人会关注到这个远在南半球的城市。说起初到阿德莱德的第一印象,应该是手提表演道具的表演者们自在地走入公交汽车以及那些略带浮夸的矗立在公园里的表演装置。节庆的呱噪与城市的恬静所不同,给予了它另一种生命力。


2024阿德莱德艺穗节现场,向右滑动


有别于主流表演艺术活动,阿德莱德艺穗节为城市带来了独特、小众的艺术体验,城市的商业街区、户外广场或是荒废工地都是艺术家们的表演场地,他们以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轮番登场。除了城市的空间被唤醒,城市的人们也会因为即将到来的节目而迈着比平日更轻快的步伐。清晨的儿童演出剧场里,坐满了怀揣期盼与按耐不住喜悦之情的孩子们;正午时分,人们正往 Light's Square 公园中央一座充气教堂走去,共赴一场全是陌生人的“婚礼”;下班午后,还会有户外的“蹦床教学课堂”等待着大家。那些以往没有交集的、插肩而过的路人们,都因为同一个目的地而被聚拢在一起,期待意料之内,又是意料之外的发生。


2024 ADLFringe 演出现场 — The Inflatable Church


在艺术节期间,阿德莱德的餐厅自发配合节庆而延长营业时间。平日里清冷的街道,瞬间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流。节日俨然成为澳人生活的一部分,也为城市创造了新的价值与关系。从1994年开始,澳洲政府每两年就会举办一次澳洲表演艺术市场行业活动 ( The Australian Performing Arts Market, 简称APAM) ,旨在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在地表演艺术家们创造国内外交流、合作与巡演的机会。2024年,APAM再一次回到阿德莱德,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艺术组织、表演艺术团体和艺术家们一同齐聚,以表演艺术为共同话题彼此交流,免不了卖力的自我推介,更多是互相的共情及寻找新的合作空间。


挖掘城市的文化潜能,通过文化创新与节庆举办促进城市更新、经济复苏成为全球城市竞争中的新方式。许多传统产业城市在面临转型期都采取了举办艺术节的方式,作为重塑城市形象和激发城市经济活力的“快速装置”。以爱丁堡艺术节为例,它与城市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印证了芒福所言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创造文化”。无疑,节庆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沉淀基石和文化洗礼的能量场。


2024 APAM x HoneyPot阿德莱德艺穗节蜜罐计划现场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个艺术节?恐怕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数字。特别是过去20年间,艺术节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和“戏剧性的”速度增长。这些节庆活动迅速成为了“世界性的旅游现象”,并以策略性定位占据当代城市的重要地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艺术节更被当代城市视作尝试争夺自身一席之地与试图独树一帜的有效策略。然而,在当前全球文化紧缩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节庆活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节庆 (Festival) 一词源于拉丁语中的古法语,直到1589年,节庆以「Festifall」归属于宗教节日之下,后则以「Fest(盛宴)」命名。有人认为节庆活动是“在良好适当的时间,属愉悦的活动及娱乐,具有节日特色和公开庆祝的概念”。在数字时代,都市人更多地透过屏幕实现情感链接,催生出现实世界的社交障碍。然而,大型节庆活动通过集体策展的过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途径。这些活动不再是简单的庆典,更是城市居民共同参与、释放压力、走出彷徨的共同舞台。


无论身处在何时何地,参与到节庆当中,忘却身份与立场,以活在当下的心态享受与陌生人们在街头舞动的集体狂欢,这样的景象总是带来愉悦,至少不反感。节庆活动不仅仅烘托着娱乐的氛围,更刺激着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通过感官与情感创造令人难忘又独特的体验。也许我们所有人的血液当中都隐藏着喜爱热闹的基因,希望与他人共同庆祝、欢笑、呐喊,一同体验生命中的极致悲喜时刻。


当下,文化资本已成为维持城市活力的重要基因。在符号经济和体验经济盛行的前提下,节庆活动体现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各城市在政策的推动下,“节庆化”已成为城市更新的策略之一,文化和艺术节庆的活动更成为建立城市品牌和身份的方法。


如今,嘉年华隐匿于各种场合,从流行音乐节、运动赛事到文化艺术盛会,以更绚丽的规模包装着自身。疫情后,许多城市进行了各色各样的造节运动,为吸引游客创造新奇的参与方式,更成为城市宣传、发展文旅、凝聚社区的重要手段。然而,为了短期的指标性的刺激,自上而下地动员式的催生方法,我们是否忽略了节庆背后长期的社会和文化成本。为迅速致效,采用嫁接、移植、仿造等手段更符合经济原理,传播力成为内容的第一评判标准。当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迅速实现流量的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时候,那些真正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艺术作品只会被不断边缘化,与蓬勃的文化市场形成两极的反差。节庆犹如一面“棱镜”,以多面相折射反映出重要社会现象与文化的转折,包括道德态度的转变、审查制度的挑战,以及对艺术创新界线的突破等问题。我们相信,艺术家的永恒魅力从来都是来自其突破主流价值的视野,以艺术实现主流以外的可能。而他们的价值更应该在未来可待。


演员罗恩·阿特金森年轻时在艺穗节演出

A young Rowan Atkinson performing at the Fringe, 1976 (BBC)



1947年,爱丁堡艺穗节开启了全球艺穗节的先河。随后,爱尔兰的韦克斯福德 (1952年) 、加拿大的温哥华 (1958年) 、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 (1960年) 艺穗节相继创办了自己的艺穗节。1968年,法国的阿维尼翁艺穗节 (Avignon Off) 加入了这一行列。1970年,英国的温莎、伊尔克利文学艺穗节以及南非的国家艺术艺穗节同时诞生,丰富了艺穗节的多样性。1980年代和1990年代,艺穗节的数量迅速增加。香港艺穗会发起团队于1983至1998年间,由于“Fringe Festival”尚未在中文有对应的词汇诠释其英文含义,后转译为“艺穗节”。2000年,全球艺穗节的数量已达40个。2007年,世界艺穗大会 (World Fringe) 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艺穗节在全球的发展。2010年,深圳湾艺穗节正式诞生,并于2012年加入世界艺穗大会 ( World Fringe) ,如节庆所提倡的精神,艺术应该打破边界,如稻穗一般恣意地生长。据统计,目前全球累计有接近三百个艺穗节,艺穗节以传递共同价值精神为核心,而非规则或规范。即使世界上已经有如此多的艺穗节,但似乎没有一个艺穗节是一模一样的。


香港作为亚洲最早发起艺穗节的城市,除延续艺穗节精神外,更将节日延伸至生活当中,如衣食住行、环保及建筑等,探讨都市人所关心的事情。澳门城市艺穗节一直都是澳门文化局(最初由民政总署主办)的年度重头节目,旨在向市民推广文化艺术、强调创意精神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更强调培育本地文化艺术及创意人才。创办于2005年的M1新加坡艺穗节,则是以年度主题进行探寻,如2011年的“艺术与教育”、2012年的“艺术与信念”、2013年的“艺术与娱乐”。而深圳湾艺穗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当地艺术家和参与过澳门艺穗节的艺术团体的自发性地组织,得到当地政府部门资助下诞生,其初衷是希望在文化活动贫瘠的商业街区透过节庆平台,让各种艺术形式于街头发生,给观众带来各种新鲜的艺术体验。艺穗节不但带来大量的年轻新潮的演出,也成为很多非主流的艺术表演实验场,更重要是,大量的港澳地区艺术家参与,艺穗节成为珠三角地区文化跨领域交流的一条珍珠链。透过节庆的诞生,孵化出“深圳湾”这一个具备长效意义的文化概念。


2023深圳湾艺穗节演出现场


我们一直深信节庆的力量在于缔造“节庆时刻”,即创造出戏剧性的卓越和高品质的内容,缔造出一种凝聚观众、表演者和筹办者之间的时刻体验。深圳湾艺穗节成长的十五年轨迹中,有着无数小而美的时刻,无数的微小个体的聚集才让艺穗节发展成当下的独特的文化事件。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汇聚于此,不仅展现他们的作品和创意,也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动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而这个价值上的延展更是深入到每一个参与艺穗节共享“节庆时刻”的观众之中。


对比起其他节庆,十五年并不算太长。但对于深圳这样一个年轻还在高速发展的城市来说,艺穗节成为深圳建立文化识别度的时间见证者。从城市的一座角落到国际舞台,从最初的寥寥可数的参与者到如今的全民参与,艺穗节见证了深圳作为肩负湾区文化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同时,更是全球语境下探索出属于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文化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我们通过反思与自问:总结深圳湾艺穗节十五年的成长之路的得与失,思考未来是否能够拓展出更广阔的艺术发展趋势?未来是否能更新的组织方式来推动城市文化的持续构建?在当下的环境下如何摆脱节庆的传统枷锁,进一步探索艺术活动如何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角色。


2023 深圳湾艺穗节——艺穗巴士在南山




Evadney —「梦境之间」音乐会,2023深圳湾艺穗节


在欧洲,基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城市实践案例,催生出如今的欧盟政策“欧洲文化之都”。多个亚洲城市陆续参考,相继推出“盛事之都”的政策。城市成为筹办源源不断节庆的主要舞台,提供城市区域实体再生的动机,从而演变成节庆的城市—「FESTIVALISATION」。而公共艺术一直有着为城市建立身份的功能。节庆化令艺术项目构成生产周期,持续每年发生的公共艺术活动,让城市身份的建构范式从硬件转向软件——从地标性大型建筑转向混合地方营造的一系列活动。这种范式转移在提升城市形象之余,更能与创意产业和体验经济的潮流接轨,为城市吸引城市外围人士,从而催生品牌、旅游和文化经济。


但城市、节庆与品牌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有资本的介入、管理的介入,甚至官方意识形态的介入。缺乏灵动性的城市文化基础建设与创造力的组织管理,使得边缘无法真正被实现。在爱丁堡艺穗节75周年之际,艺穗节提出了新的目标“give anyone a stage and everyone a seat”,并因应后疫情时代提出互相扶持的政策及面向AI时代的未来表演艺术发展计划。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艺穗节面临着如何保持艺术标准和多元文化表达的同时,兼顾商业利益和市场需求的现实挑战。


艺穗节是一个试验性平台,提供了低门槛的入口,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将许多不可能、不能做的事情,转化成“我们试试看”。艺穗的 15 年是不断优化与探讨的过程,以一个边缘的角色,打破并连接起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孤岛状态。从艺术家与观众的连接、城市与文化的连接,到艺术管理人才与实践机会的连接,我们依旧会专注于将所有人串联起来,一起做一件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事情。15 年来如果说有什么是不变的?不变的主角是人,不是舞台。不变的是行动,不是语言。


在即将应该迎来艺穗节第十五届之际,我想起曾在台北艺穗节担任协同策展人的老朋友林欣怡,她曾说:“艺穗节的形态还没完成,应该一直变,慢慢成长为一种很好的状态。我们与参与者的关系还可以持续改变,艺穗节的开放性存在于此。” 在7月11日世界艺穗日,感谢每一位曾经参与和支持过艺穗节的朋友们,期待再次与你们重逢。


2023深圳湾艺穗节工作人员大合照


——

留言福利

你理想中的艺术节是什么?

我们将于 7 月 15 日(星期一)抽选 5 人,

送出「优人神鼓」 (7.17 场) 演出门票 x 1张,

希望你会喜欢!



参考资料:

爱丁堡艺穗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https://www.edfringe.com/

阿德莱德艺穗节(Adelaide Fringe Festival) https://adelaidefringe.com.au/

香港艺穗会(The Fringe Club)https://www.hkfringeclub.com/zh

澳门城市艺穗节(Macau City Fringe Festival)https://www.macaucityfringe.gov.mo/2024/cn

台北艺穗节(Taipei Fringe Festival)https://tpac.org.taipei/festival-fringe

M1新加坡艺穗节(M1 Singapore Fringe Festival)https://2024.singaporefringe.com/

世界艺穗大会(World Fringe)https://www.worldfringe.com/

加拿大埃德蒙顿国际边缘戏剧节(Canada Edmonton International Fringe Theatre Festival)https://www.fringetheatre.ca/

APAM(Australian Performing Arts Market)https://apam.org.au/

芭芭拉·艾伦瑞克《嘉年华的诞生》

安吉拉·巴蒂《爱丁堡艺术节——战后英国的文化与社会》

台北艺穗节十周年纪念专书《拆解艺穗十年报告》

等文献资料



——


撰文:戴玉莹、陈诗雅

助理编辑:王绮冰

版面设计:吴志豪

审校:朱德才




推荐阅读

食粮计划|我们如何「阅读」一座客家围屋?


倒计时七日|优人神鼓吸引的不只有李安、赖声川、叶锦添......还有你


OPEN CALL | 100+ FAIR 博览亚洲艺术家募集正式开启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